查看: 11026|回复: 2
收起左侧

犬类常见寄生虫病及防治..(上)

2005-7-28 08:14: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犬蛔虫病: 4 ~# n; f0 A/ n9 Z  R" f# ?
  9 `" V+ a# N5 R  w7 b6 i
* r$ ]$ d! P' `4 a  n' s
       本病是由犬蛔虫和狮蛔虫寄生于人的小肠和胃内引起的。在我国分布较广,主要危害1~3月龄的仔犬,影响生长和发育,严重感染时可导致死亡。 ! A& z. t5 |0 Q: \. |$ m

& d: D& J% p: s+ m. t, v6 S1 O; ~【病原及其生活史】
$ g4 U6 L5 J) G; P2 [' @+ T  犬蛔虫(犬弓首蛔虫)呈淡黄白色,头端有3片唇,体侧有狭长的颈翼膜。犬蛔虫的特点是在食道与肠管连接处有一个小胃。雄虫长50~110毫米,尾端弯曲;雌虫长90~180毫米,尾端直。狮蛔虫(狮弓蛔虫)颜色、形态与人蛔虫相似,但无小胃;雄虫长35~70毫米,雌虫长30~100毫米。
* y+ t3 D( @$ S2 {4 x  犬蛔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在适宜条件下发育为感染性虫卵。3月龄以内的仔犬吞食了感染性虫卵后,在肠内孵出幼虫,幼虫钻犬肠壁,经淋巴系统到肠系膜淋巴结,然后经血流到达肝脏,再随血流到达肺脏,幼虫经肺泡、细支气管、支气管,再经喉头被咽入胃,到小肠迸一步发育为成虫,全部过程4~5周。年龄犬的犬吞食了感染性虫卵后,幼虫随血流到达身体各组织器官中,形成包囊,幼虫保持活力,但不进一步发育;体内含有包囊的母犬怀孕后,幼虫被激活,通过胎盘移行到胎儿肝脏而引起胎内感染。胎儿出生后,幼虫移行到肺脏,然后再移行到胃肠道发育为成虫,在仔犬出生后23-40天己出现成熟的犬蛔虫。新生仔犬也可通过吸吮初乳而引起感染;感染后幼虫在小肠中直接发育为成虫。
4 [8 c- c' F9 c2 G" k  狮蛔虫虫卵在外界适宜的条件下,发育为感染性虫卵,被犬吞食后,幼虫在小肠内逸出,进而钻入肠壁内发育后返回肠腔,经3-4周发育为成虫; : Q5 W* e9 q+ X# n: B; f1 L0 z

+ a! z) a8 g2 }【诊断要点】
9 T$ B; h" c& \/ k4 a  |+ X8 `2 m2 |% ?
8 [3 o0 d" x/ d+ d! X
   (1)临床症状:逐渐消瘦,粘膜苍白。食欲不振,呕吐,异嗜,消化障碍,先下痢而后便秘。偶见有癫痫性痉挛。幼犬腹部膨犬,发育迟缓。感染严重时,其呕吐物和粪便中常排出蛔虫,即可确诊。 ! e1 G5 F8 `( V: b) X' b
   (2)实验室检查:可采用饱和盐水浮集法或直接涂片法,检查粪便内的虫卵进行确诊。 6 r/ S$ f8 Y" O' O

) H; j9 E& C$ |% C+ s【防治措施】
. P0 F/ k6 w6 H* b8 p0 w# p8 Q3 d0 E
* T: V/ \1 Q- o+ p
   (1)定期检查与驱虫:幼犬每月检查1次,成年犬每季检查1次,发现病犬,立即进行驱虫。可用左咪唑,每千克体重10毫克内服。或用甲苯咪唑,每千克体重10毫克,每天服两次,连服两天。或用噻嘧啶(抗虫灵)每千克体重5-10毫克,内服。或用驱蛔灵每千克体重100毫克,内服。 - D4 z) q7 \8 d( L
   (2)搞好清洁卫生:对环境、食槽、食物的清洁卫生要认真搞好,及时清除粪便,并进行发酵处理。
' L; m& o2 V* l7 a5 c
7 H7 b4 y  P7 m. b% p$ j2.犬钩虫病:
  u; ^* M, r8 i- H! B/ p4 b  6 [& i0 R4 p+ R: r

, k$ [  e! i4 c, D4 o) R6 }8 l        本病是犬比较多发而且危害严重的线虫病。钩虫寄生于小肠内,主要是十二指肠。全国各地均有发生。气候温暖地区常见,多发于夏季,特别是狭小、潮湿的犬窝更易发生。
9 x$ z* ~. R; [  b: s1 e$ d' S1 H- A1 U! g
【病原及其生活史】
7 f, f( ?$ z( y  d
$ c4 ^2 O1 w; d/ S% R4 G+ i; v. f8 Y, r, V* d0 u  f% k  r
  引起犬钩虫病的病原,常见的是犬钩虫与狭头钩虫。
* Q) R- @% Y8 f  r2 T& I$ K  犬钩虫为淡黄白色小线虫,头端稍向背侧弯曲,口囊很发达,口囊前缘腹面两侧各有3个犬齿,各齿向内呈钩状弯曲。雄虫长10~12毫米,雌虫长14~16毫米。 狭头钩虫两端稍细,较犬钩虫小,口囊前缘腹面两侧各有1片半月状切板。雄虫长5~8.5毫米,雌虫长7~10毫米。
9 x2 u" T% y3 F5 v0 e! j# c  犬钩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在适宜条件下,经12~30小时孵出幼虫(杆状蚴),再经1周左右,蜕化为感染性幼虫(带鞘丝状蚴)。犬通常经口感染,也可经皮肤和口粘膜感染。当幼虫经口进入宿虫体后,停留在肠内,脱去囊鞘,逐渐发育为成虫。当幼虫经皮肤侵入时,钻人外周血管,移行到肺泡和气管,随痰进入口腔,吞下后到小肠发育为成虫。犬钩虫还可通过胎盘、初乳感染。狭头钩虫的生活史与犬钩虫相似,但以经口感染较为多见。
0 B  K6 a& ]% y, ^1 _
$ e! h9 s4 n( K  ^$ u【诊断要点】
% X' a7 g, u5 `+ h  W. ]" V  
3 h6 ?: w0 g9 P! o4 ?
, z) O2 O5 k2 T& b1 J       (1)临床症状:严重感染时,粘膜苍白,消瘦,被毛粗刚无光泽,易脱落。食欲减退,异嗜,呕吐,消化障碍,下痢和便秘交替发作。粪便带血或呈黑色,严重时如柏油状,并带有腐臭气味。如幼虫犬量经皮肤侵入时,皮肤发炎,奇痒。有的四肢浮肿,以后破溃,或出现口角糜烂等。经胎内或初乳感染犬钩虫的3周龄内的仔犬,可引起严重贫血,导致昏迷和死亡。 4 r8 G* |' Q2 Y' J1 n
  (2)实验室检查:可采用饱和盐水浮集法检查粪便内的虫卵进行确诊。
6 q$ {  p$ P1 T. Y$ ?' E2 F1 r3 C, f: I1 s; N+ U
【防治措施】( W( p, e/ x$ e( ]" Q

1 A) P: K: C- y5 n& z1 b9 t. }2 _" L, t+ o$ z, i1 W- f7 F, p
   (1)驱虫:商品制剂为4.5%二碘硝基酚溶液1次皮下注射剂量为每千克体重0.22毫升(10毫克),对犬的各种钩虫驱虫效果接近100%。该药对犬蛔虫、鞭虫、绦虫和肺吸虫效果不佳。此外,也可应用左嘧啶、甲苯嘧啶、噻嘧啶驱虫,用量用法,可参阅犬蛔虫病。 严重贫血时,还需对症治疗,口服或注射含铁的滋补剂或输血。
# z4 c% H5 k* h" L$ k   (2)卫生消毒:应保持犬舍清洁干燥,及时清理粪便。对笼舍的木制部分用开水浇烫,铁制部分或地面用喷灯喷烧,可搬动的用具可移到户外曝晒,以杀死虫卵。
) B( U8 J8 o* g; [: O' T) t3.犬鞭虫病: ( M* I- B; Y) u
  本病是由狐毛首线虫寄生于犬的盲肠引起的。我国各地均有发生。此病主要危害幼犬,严重感染时可引起死亡。
, i! s1 f3 A* z, W/ D' C! L: j& {, G+ Z
3 b" w" f5 \9 Z' M& d! L【病原及其生活史】
& w# _$ C# P! Q+ u: v4 O  
& N' c! Q0 P7 @& {1 `  R- p9 f+ k% Q2 w3 [
        狐毛首线虫呈乳白色。前部细长呈丝状,为食道部,约占生体全长的2/3。后部为体部,短粗。生体长45~75毫米,雌虫后部钝直,雄虫尾端卷曲。 随粪便排出体外的虫卵,在适宜条件下,约经3周发育为感染性虫卵。犬吞食了感染性虫卵后,幼虫在肠中孵出,钻入小肠前部粘膜内,停留2~10天,然后进入盲肠内发育为成虫。 5 X2 s, y5 X% u# ~: ?1 A% p" O: p8 q

; Y$ n: z1 E; X【诊断要点】$ a3 T% x% H+ G8 M9 n6 u3 k, ^
/ \; C6 }$ I) {+ w6 ~
1 l2 q1 \7 N' Y9 b5 m# B# r
   (1)临床症状:一般感染不呈现临床症状。严重感染时,由于虫体头部深深钻入粘膜内,可引起急性或慢性肠炎。虫体吸血常导致病犬贫血。
: U: e9 Q1 z/ d' r   (2)实验室检查:可采用饱和盐水浮集法检查粪便内的虫卵。
* ?1 l3 ?  X8 W: _) b% q5 j4 j5 t   (3)死后剖检:在盲肠内可发现犬量虫体(数百条到上千条)。 * L# D. ]$ r% M% Z6 V+ m

0 p" P; C$ D* C) A3 V+ J【防治措施】
0 k* o' n* F+ x! Q9 N! ?4 r$ S+ n3 @# W$ k( i  h
' |* Z+ d" k& M$ \7 l
   (1)驱虫:酚嘧啶为驱除鞭虫的特效药,按每千克体重2毫克口服,或甲苯咪唑每千克体重100毫克口服,每天两次,连喂3~5天。
" Q+ U+ K, f$ `* n
3 ?: L  C1 e1 ^
, J  ?1 `1 @  Z: L   (2)搞好清洁卫生:利用虫卵对干燥敏感的特性,保持犬舍清洁干燥,减少感染机会。
' Q, I* ^9 T, r
( E2 c/ S6 t- w$ S* w7 R4.犬旋毛虫病:
( Y8 N5 q$ E4 l  本病是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已知约有100多种动物在自然条件下可以感染旋毛虫病,包括肉食兽、杂食兽、啮齿类和人,其中哺乳动物至少有65种,家畜中主要是猪和人。我国东北三省犬的旋毛虫感染率很高。
6 E: R0 y& w: {' b* x) w5 _4 k! z( i+ X, z$ N4 ~1 ?" h% q
【病原及其生活史】 3 Y) z3 W& d8 W0 v6 r) Z& b/ ^" n

/ K* q. Z+ B9 e) @- W
8 a' v& [  W; }5 ]* Q, f  旋毛虫为一种很小的、前细后粗的白色小线虫,雄虫长1.4~1.6毫米,雌虫长3~4毫米,肉眼勉强可以看到。寄生在小肠的肠壁上。
9 L# Q+ M3 W) t" e" `
. c; f. @9 O& f. I$ t) o) W, f2 `
   它的生活史特点是,同一动物既是终宿主,又是中间宿主。当人或动物吃了含有旋毛虫幼虫包囊的肉后,包囊被消化,幼虫逸出钻入十二指肠和空肠的粘膜内,约经1.5~3天即发育为成虫,交配后,雄虫死亡,雌虫钻入犬肠腺或粘膜下淋巴间隙中产幼虫。犬部分幼虫随血流散布到全身。横纹肌是旋毛虫幼虫最适宜的寄生部位。刚进入肌纤维的幼虫是直的,随后迅速发育增犬,逐渐卷曲并形成包囊。犬体内的包囊呈圆形,犬小为0.25~0.3毫米X0.4毫米,眼观呈白色针尖状。包囊内含有囊液和1~2条卷曲的幼虫,个别可达6~7条。包囊在数月或1~2年内开始钙化,钙化包囊的幼虫仍能存活数年。   N  z1 Q" N3 u1 T. |! N
; [$ F0 u1 \0 Y& e9 s( X6 t
【诊断要点】
: [" P* g7 H& r6 ?$ M  9 P& [2 U( H" Z1 f* u  y
4 p5 }+ _" P  }$ K2 a6 o
       本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肌肉疼痛、水肿。但自然感染犬症状较难发现,生前诊断较困难。必要时可采取肌肉做活体组织检查,也可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或间接血凝试验。 死后可根据在肌肉中发现幼虫确诊。可采取脯肌左右角(或腰肌、腹肌)各一小块,再剪成麦粒犬的小块24块,用厚玻片压片镜检(20~50X)。 " P; t& E- C- Z- `

1 m8 T3 U  \! U; Q- o! H$ v【防治措施】
1 \1 \& S1 q6 R; S2 b7 i  V. v4 x
5 m) G/ g2 q2 J8 k) K
, W$ C: c) S) V  V  O& R3 |6 ~6 y   搞好卫生,消灭鼠类,将尸体烧毁或深埋。禁止随意抛弃动物尸体和内脏。对检出旋毛虫的尸体,应接规定处理。喂犬的生肉必须经过卫生检验,证明无旋毛虫才可喂饲。旋毛虫病可试用丙硫嘧啶治疗,用量按25~40毫克/千克体重·日,分2~3次口服,5~7天为1疗程。 4 {; T3 Z/ c6 b: {0 c$ C

' q3 n: U5 h& ]. X) o" t( D5.犬心丝虫病:
& _# j% G+ K, k6 U( n  本病是由犬心丝虫寄生于犬的右心室及肺动脉(少见于胸腔、支气管内)引起循环障碍、呼吸困难及贫血等症状的一种丝生病。除感染犬外,猫及其他野生肉食动物也可被感染。本病在我国分布甚广,北至沈阳,南至广州均有发现。
2 N7 R% N! X! U. r+ ]4 M; p& t; G$ N; P8 y  D3 {. C4 a
【病原及其生活史】
' X* {* u; R" n* b7 L8 `  犬心丝虫(又名犬恶虫),呈黄白色细长粉丝状。雄虫长120~160毫米,尾部呈螺旋状卷曲;雌虫长250~300毫米。胎生的幼虫叫微丝蚴,寄生于血液内,体长307~322微米,无鞘。 犬心丝虫完成生活史需犬蚤、按蚊或库蚊作为中间宿主。寄生在右心室的雌虫产出能自由活动的微丝蚴,进入血液,蚤、蚊吸血时把微丝蚴吸入体内,发育成感染性幼虫,进入蚤、蚊的口内,当蚤、蚊吸血时,幼虫从口逸出钻入终宿主的皮内,经皮下淋巴液或血液而循环到心脏及犬血管内。   f) Z5 ~- m( d  A9 [& H
4 H) D( |) ]) t( Q% o  q2 a& ^
【诊断要点】
% R8 q/ L4 C9 t8 {" x& I2 t
" c5 r- {, d$ u) l- E* o8 _
1 Z( y: m( t- N7 X' \. a) p; \( Y   (1)临床症状:最早出现的症状是慢性咳嗽,但无上呼吸道感染的其他症状,运动时加重,或运动时病犬易疲劳。随着病情发展,病犬出现心悸亢进,脉细弱并有间歇,心内有杂音。肝区触诊疼痛,肝肿大。胸、腹腔积水,全身浮肿。呼吸困难。长期受到感染的病例,肺原性心脏病十分明显。末期,由于全身衰弱或运动时虚脱而死亡。病犬常伴发结节性皮肤病,以瘙痒和倾向破溃的多发性灶状结节为特征。皮肤结节为血管中心的化脓性肉芽肿炎症,在化脓性肉芽肿周围的血管内常见有微丝蚴。X线摄影可见右心室扩张,主动脉、肺动脉扩张。 & W& \, M0 ^- v1 a6 f

5 ]) E: J+ F- Y7 C9 n5 v# O3 B- A5 U; s+ t) g, u7 D: R
   (2)实验室镜检:根据病史调查和临床症状观察可作出初步诊断,最后确诊应于夜晚采外周血液做镜检,找到微丝蚴。
. p% B; M" v1 @2 n4 n
% `7 |" s' X* v8 T# ?【防治措施】& C" F# Q/ z/ A% G2 a( |) ?" M

) x8 |  Q7 @; T* [& R' Q+ k7 n  x3 O4 T) z' t! ~4 @
   (1)驱虫: 驱杀成虫:应用硫胂酰胺钠,剂量为2.2毫克/千克体重,静脉注射,1日两次,连用两日。静脉注射时应缓缓注入,药液不可漏出血管外,以免引起组织发炎及坏死。或用盐酸二氯苯胂,剂量为2.5毫克/千克体重,静脉注射,每隔4~5天1次,该药驱虫作用较强,毒性小。
3 ?- y9 j( w9 a3 S4 b& R* \   驱微丝蚴:用左嘧啶,用量为10毫克/千克体重,口服,连用15天,治疗第六天后检验血液,当血液中检不出微丝蚴时,停止治疗。或用伊维菌素(商品名害获灭lvomec),用量为0.05~0.1毫克/千克体重,1次皮内注射。或用倍硫磷,每千克体重皮下注射7%溶液0.2毫升,必要时间隔2周重复1~2次。还应根据病情,进行对症治疗。 & L* f: C6 E6 g3 G& Y7 ~5 [7 X
   (2)防止和消灭中间宿主:防止和消灭蚤、蚊是预防本病的重要措施。也可采用药物预防:乙胺嗪(海群生)内服剂量6.6毫克/千克体重,在蚊、蝇活动季节应连续用药。对微丝蚴阳性犬,严禁使用乙胺嗪,必须先用药杀灭成虫和微丝蚴后,才能开始用乙胺嗪进行预防。 0 q* B( |, \% q  N' D: @+ X
 楼主| 2005-7-28 08:15:03 | 显示全部楼层

犬类常见寄生虫病及防治..(下)

6.犬绦虫病:
4 I+ E* d! h+ t; `9 x2 J# ~' P  寄生于犬小肠内的绦虫种类很多,不仅成虫期对犬、猫的健康危害很大,而其幼虫期大多以其他家畜(或人)作为中间宿主,严重危害家畜和人体健康。现将几种主要绦虫介绍如下: , C/ V5 I9 \+ z+ J+ O# u  c8 d  |$ O

, G# I- K( a2 w& L/ d- M# X【病原及其生活史】 7 d% b! w( W0 q& ]+ j$ n( [
5 E; r" y" D% z) U

4 U8 n* Y8 Q7 v1 I$ X2 z  (1)犬绦虫(犬复孔绦虫、瓜实绦虫):虫体呈淡红色,长10~50厘米。成熟体节长7毫米,宽2~3毫米,呈长卵圆形,外观如黄瓜籽。每个成熟节片含两套雌雄生殖器官,生殖孔开口于体节两侧的中央部。蚤类及犬毛虱为犬绦虫的中间宿主,在其体内发育为似囊尾蚴。终宿主吞食了含似囊尾勘的蚤或虱而被感染,在小肠内约经3周发育为成虫。
4 G- z  }2 W, l! k  (2)线中绦虫(中线绦虫):虫体长30~250厘米,最宽处为3毫米。成熟节片近方形,每节有一套生殖器官,子宫位于节片中央而呈纵的长囊状,故眼观该种绦虫的链体中央部位有一纵线贯穿。已知中线绦虫需两个中间宿主,第一中间宿主为食粪的地螨,在其体内形成似囊尾蚴。第二中间宿主为蛇、蛙、鸟类及啮齿类,在它们体内形成四槽蚴,多在第二中间宿主的腹腔或肝、肺等器官内发现。四槽蚴被终宿主吞食后,经16~20天变为成虫。 # P: z% c3 s: @
  (3)泡状带绦虫(边缘绦虫):虫体长75~500厘米,前部节片宽而短,向后节片逐渐加长,成熟体节长宽为10~14毫米X4~5毫米。子宫有5~10对大侧枝再分小枝,每个节片有一套生殖器官,生殖孔在节片一侧不规则地交互开口。中间宿主为牛、羊、猪等家畜,幼虫为细颈囊尾蚴,寄生在中间宿主的肝脏、犬网膜及肠系膜等处,犬吞食含细颈囊尾蚴的内脏而被感染,经36~73日在小肠发育为成虫。 & I% R: s+ m/ G$ _" \; [6 Y1 d
  (4)豆状带绦虫(锯齿绦虫),虫体长60~200厘米,生殖孔不规则地在节片一侧交互开口,稍突出,使虫体侧缘呈锯齿状,成熟体节长宽为10~15毫米X4~7毫米:子宫有8~14对侧枝。中间宿主为家兔和野兔,幼虫为豆状囊尾蚴,寄生于兔的肝脏、网膜、肠系膜等处。犬吞食含豆状囊尾蚴的内脏,经35~46日发育为成虫。
4 q0 r$ a2 e$ P. H5 `" I- i  (5)多头带绦虫(多头绦虫),生体长40~100厘米,最宽处为5毫米,子宫有9~26对侧枝。中间宿主为牛和羊,幼虫为多头蚴(脑共尾蚴),寄生于中间宿主脑内,有时也见于延脑或脊髓中。犬吞食含多头助的脑而被感染,约经41~73天发育为成虫。 % J0 X- [5 h. i: e/ K0 H
  (6)细粒棘球绦虫:虫体由1个头节和3~4个节片组成,全长不超过7毫米。成熟节片内有一套生殖器官,孕节长度超过虫体全长的一半,子宫呈囊状,没有侧枝,只有一些突起。细粒棘球绦虫的幼虫为棘球蚴,寄生于多种动物和人的肝、肺及其他器官中,犬吃了含棘球蚴的脏器而被感染。
, \9 u1 n& B: p& A. n0 j& U' H  (7)曼氏迭宫绦虫(豆氏裂头绦虫):虫体长约100厘米,宽2~2.5厘米。头节呈指形,背腹各有一个纵行的吸槽。颈节细长。节片一般宽大于长。孕卵节片则长宽几乎相等。成熟节片中有一套生殖器官,节片前部中央有一圆形雄性生殖孔,子宫呈螺旋盘曲,位于节片中部,子宫末端开口与阴道口分别位于雄性生殖孔下方。虫体呈黄灰色,体节中央因子宫与虫卵而呈灰黑色点状连线。曼氏迭宫绦虫需要两个中间宿主:第一中间宿主为淡水桡足类(如剑水蚤),在其体内发育为原尾蚴。第二中间宿主为蛙类和蛇类(鱼类、鸟类甚至犬可作为转运宿主),在其体内发育为裂头蚴。猫、犬为终末宿主,裂头蚴在其小肠内发育为成虫。
! h6 V! e  Y1 a# i" Z8 d4 a1 A
' X8 L" d- l# _$ D) Y: v1 Z【诊断要点】
  M: c8 A) r$ a, O+ ?  Q  2 a, P2 N6 N& Z6 E. \; }# s

3 L7 A  l5 V+ \5 ]1 l: p- l. |      (1)临床症状:病犬除了偶然地排出成熟节片外,轻度感染通常不引人注意。严重感染时呈现食欲反常(贪食、异嗜),呕吐,慢性肠炎,腹泻、便秘交替发生,贫血,消瘦,容易激动或精神沉郁,有的发生痉挛或四肢麻痹。虫体成团时可堵塞肠管,导致肠梗阻、肠套叠、肠扭转和肠破裂等急腹症。 % F/ _/ i; F' w% e4 s
  (2)检查绦虫节片:如发现病犬肛门口夹着淌末落地的绦虫孕节,以及粪便中夹杂短的绦虫节片,均可帮助确诊。节片呈白色,最小的如米粒,犬的可长达9毫米左右。
% ]+ {$ \9 b( D& G7 }* e6 t: z# M  U0 g5 p' |7 w: `
【防治措施】
" w1 G$ Z3 H7 s$ t8 L- a+ R' ^- l7 Y/ v2 C

. Q$ y0 i/ L( b6 r   (1)治疗性驱虫:用氢溴槟榔素,用量为1.5~2毫克/千克体重,口服。使病犬绝食12~20小时后给药。为了防止呕吐,应在服药前15~20分钟给予稀碘酊液(水10毫升,碘酊两滴)。或用吡喹酮,用量为5~10毫克/千克体重·次,口服。或用盐酸丁奈脒,用量为25~50毫克/千克体重,1次口服,驱除细粒棘球绦虫用50毫克,间隔48小时再用1次。 3 a4 E; X; n6 c4 s7 G2 Q7 s( ]

* x8 m- Z; |" g3 c6 f: x, S
8 X/ i& k! y& b   (2)预防性驱虫:每年应进行4次预防性驱虫(每季度1次),繁殖犬应在配种前3~4周内进行。驱虫时应把犬隔离在一定范围内,以便收集排出的虫体和粪便,彻底销毁,防止散布病原。 * c" @5 }+ C5 E, x

5 @: j# J+ h8 k+ l9 `- |1 Y; q; d
   (3)注意清洁卫生,消灭传噪源:妥善处理屠宰废弃物,防止犬采食带有绦虫蚴的中间宿主或其未煮熟的脏器;保持犬舍和犬体清洁,经常用杀虫剂杀灭犬体上的蚤与虱,消灭啮齿动物。1 I8 w+ S7 j* w  ~0 o
  q* P7 _; L- p1 o" D
7.犬肝吸虫病: 0 X# u5 a: A5 y7 ]9 P0 W0 A! y
  / D/ w8 y) n0 F3 a9 m

" @, r% j: q( ?& q       我国犬、猫肝吸虫病的病原体主要为中华支睾掌吸虫,寄生于胆囊及胆管内。本病在我国分布较广,已有24个省市有本病报道,以南方各省流行最严重。
, N8 G2 Q0 _1 h  {% {, g/ y. O' N! z; |0 S* v" j
【病原及其生活史】8 Z7 E* b+ E/ e# f7 N- X' O  Z0 m
  中华支睾吸虫(华支睾吸虫)虫体扁平,柔软,半透明,形似葵花籽状,前端稍尖,后端钝圆;体长10~25毫米,宽3~5毫米。口吸盘略大于腹吸盘,两者相距较远。 - K" n# G, I0 ~6 e6 }! x
  虫卵随粪排出落入水中。被第一中间宿主淡水螺吞食后,在螺体内孵出毛蚴,后发育为胞蚴、雷蚴和尾蚴。尾蚴由螺体逸出,于水中侵入第二中间宿主淡水鱼或虾,形成囊蚴。含囊助的鱼或虾被终宿主吞食后,幼虫从总胆管或穿过肠壁经血流到达胆管内,约经1个月发育为成虫。 , V+ o& Y# s$ v$ c/ y

5 r4 L  i" r  J/ p2 `: v【诊断要点】
" E- n- r1 s; S) C. V; c
( k& L% w5 ?7 g8 O
  F& q) n9 ~4 G8 Z% S   在本病流行区,有以生鱼虾喂犬、猫的历史;临床上出现消化不良,下痢,消瘦,贫血,黄疸,水肿等症状时,可疑为本病。采用水洗沉淀法或甲醛乙醚沉淀法进行粪便检验,发现虫卵即可确诊。
% S2 k7 \0 \! k  `; L% v8 F, G% F" ?
【防治措施】& c6 ]7 {/ |/ j. ?! S( {  B
9 p# n/ D5 f* t6 r& L; ?2 p
$ _$ p- X  p( u) v1 Q0 p2 s0 X' k
   第一,在流行地区,对犬、猫进行全面检查和治疗。吡喹酮,用量为50~75毫克/千克体重·次,口服。或六氟对二甲苯,口服量为50毫克/千克体重,每天1次,连用10天。或丙硫咪唑,口服量为30毫克/千克体重,每天1次,连用12天。
% T0 A: V& W# E7 ^" f$ p
& g3 x: h+ {. @: Q
! c# \) W& w/ a5 E6 D* i   第二,在疫区禁止以生的或未煮熟的鱼虾喂养犬、猫,鱼塘应改用牛粪为肥料。禁止在鱼塘边盖猪圈或厕所。疫区应消灭淡水螺。
2 h: U& @5 g8 v$ L! H# @犬肺吸虫病: # n4 Z. G2 u$ b1 L6 T
  肺吸虫病又名肺蛭,由于病原体属于并殖吸虫属,故又称并殖吸虫病。并殖吸虫种类很多,其中最常见的为卫氏并殖吸虫,寄生于犬、猫的肺脏、脑膜和气管中,主要流行于浙江、台湾和东北地区。在广东、四川、江西和贵州等省还发现一种斯氏并殖吸虫,通常寄生于皮下结节中,较少侵害肺脏。
' @4 f$ I5 Z) S  z1 S+ f+ u7 k* j. M% }' s. Y2 E1 z
【病原及其生活史】
: t- {% L5 P( b
4 |9 s% n$ E1 f9 ?. @! o
8 a2 U5 `# m5 |/ U) [6 @5 w+ ]  卫氏并殖吸虫呈暗红色,长7.5~16毫米,宽4~8毫米,背面隆起,腹面扁平,很像半粒红豆。虫体常成双寄生在肺组织所形成的囊里,虫囊与支气管相通。虫卵随宿主痰液被咽入消化道,通过粪便排出,在水中孵出毛蚴,侵入第一中间宿主淡水螺体内分裂繁殖,经过胞蚴、雷蚴各发育阶段,最后发育成为大量尾蚴。由螺体内逸出,侵入第二中间宿主(蟹),变为囊蚴。犬、猫吃了含有囊蚴的生的或半生的蟹,便在小肠里破囊而出,穿过肠壁、腹腔、膈肌与胸膜一直到肺脏,然后发育为成虫。
" G6 Z$ _7 B7 C* e4 j! D4 g0 w9 C2 @  j& U
【诊断要点】
+ {9 v+ Z! z  d. v! f4 p4 U  常见的临床症状为咳嗽,并可伴有咯血,气喘,发热和腹泻,粪便为黑色。结合临床症状和流行病学资料分析,于痰液和粪便中检出虫卵便可确诊。 ( P7 l2 n- C/ }+ P% B

6 u6 D% e% ?3 M# a  e【防治措施】
7 O" O9 Y- u; l/ I8 s
4 ?& Z9 K# G* i4 ]8 L3 E' L" Z" d) j* e- E
   第一,应用吡唑酮驱虫,用量为50毫克/千克体重,口服,连用3~5天。或用硫双二氯酚,用量为100毫克/千克体重,口服,每日或隔日给药儿,10~20个治疗日为一个疗程。 + I- Y9 _! a+ ^1 T5 f

0 L; J6 G! Z/ e+ }& ]! u
# U/ u2 L; {* S4 T   第二,在本病流行地区,应禁止以新鲜的蟹作为犬、猫的饲料。 $ |: N8 o& P7 u& ~; J3 |
9.犬螨病: 8 x0 z8 v5 E6 V9 t
  犬螨病又叫犬疥癣,俗称撊称す凡?。是由犬疥螨或犬耳痒螨寄生所致,其中以犬疥疥螨危害最大。本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多发于冬季,常见于皮肤卫生条件很差的犬。 7 Z' d* e! b2 Y! p! S
3 \* Z* q! [' }- h* k
【病原及其生活史】+ ~5 X$ M# S: ]8 h: p  q
  (1)犬疥螨:浅黄色,呈圆形,背面隆起,腹面扁平。雄螨大小为0.2~0.23毫米X0.14~0.19毫米;雌蛹大小为0.33~0.45毫米X0.25~0.35毫米。腹面有4对粗短的足,雄螨第一、二、四对足和雌螨第一二对足尖端有带柄的吸盘,吸盘喇叭形,柄长,不分节。 & q2 I9 [1 b0 ^
  (2)犬耳痒螨虫:呈椭圆形,雄螨大小为0.32~0.38毫米;雌螨犬小为0.43~0.53毫米。口器短圆锥形。足4对,较长,雄螨每对足末端和螨第一二对足末端均有带柄的吸盘,柄短,不分节。 犬疥螨和犬耳痒螨的全部发育过程都在动物体上度过,包括卵、幼虫、若虫,成虫4个阶段,其中雄螨为1个若虫期,雌螨为两个若虫期。 螨病主要由于健康犬与病犬直接接触或通过被螨及其卵污染的犬舍、用具等间接接触引起感染。也可通过管理人员或兽医人员的衣服和手传播病原。 . T: _: r( ?( p' p3 v

+ ]4 l% C- @. V+ h【诊断要点】2 Y' j% q. D- S( P5 T
% \- ?6 ^; C- {5 s

7 S- l& f0 a, f7 R/ g  i   (1)临床症状:疥螨病,幼犬症状严重,先发生于鼻梁、颊部、耳根及腋间等处,后扩散至全身。起初皮肤发红,出现红色小结节,以后变成水疤,水疤破溃后,流出粘稠黄色油状渗出物,渗出物干燥后形成鱼鳞状痂皮。患部剧痒,病犬常以爪抓挠患部或在地面以及各种物体上摩擦,因而出现严重脱毛。 耳痒螨寄生于犬外耳部,引1起大量的耳脂分泌和淋巴液外溢,且往往继发化脓。有痒感,病犬不停地摇头、抓耳、鸣叫,在器物上摩擦耳部,甚至引起外耳道出血。有时向病变较重的一侧做旋转运动,后期病变可能蔓延到额部及耳壳背面。
6 W8 ]$ @+ q$ E1 e$ {6 m! z  w* G   (2)实验室检查:症状不够明显时;可采取患部皮肤上的痂皮,检查有无虫体。检查方法:在病健交界处,用手术刀刮取痂皮,直到稍微出血为止,将刮到的病料装入管内,加入10%苛性钠(或苛性钾)溶液,煮沸,待毛、痂皮等固体物大部分溶解后,静置20分钟,由管底吸取沉渣,滴在载玻片上,用低倍显微镜检查。
+ E( |/ m3 H' R5 m4 h. t
+ j: ]$ c& M- z& w; E, U【治疗】
; i# c2 V1 |2 N# g1 R( |$ q1 _6 H, u! W& q$ ^
* D) Q1 V) O* y8 V+ N% W& S6 |
   犬疥螨病应先用温肥皂水刷洗患部,除去污垢和痂皮后,再任选下列药物的一种涂擦:溴氰菊酯(5%溴氰菊酯乳油,商品名倍特)使用浓度为5Oppm;巴胺磷(商品名赛福丁)使用浓度为125~25Oppm;二嗪农(地亚农,商品名螨净)使用浓度为2000~400Oppm;双甲醚使用浓度为25Oppm。 " w. e7 t. y& C2 E

# D4 u+ G; S  C$ e* k$ p5 O
, @7 C4 l0 d. j' e. Y   治疗犬耳痒螨时,应先向耳内滴入石蜡油,轻轻按摩,以溶解并消除耳内的痂皮,再用加有杀螨药的油剂(例如雄黄10克、硫黄10克、豆油100毫升,将豆油烧开加入研细的雄黄和硫黄,候温,局部涂擦。
' @+ p: A+ w, N5 A* @9 x
0 k4 m  `4 ?4 C" D; u1 |0 }! q3 l3 j0 R
   也可应用伊维菌素或灭茧丁注射液,用量为200微克/千克体重,皮下注射。在治疗病犬同时,应以杀螨药物彻底消毒犬舍和用具,将治疗后的病犬安置到巳消毒过的犬舍内饲养。由于犬多数治螨药物对螨卵的杀灭作用差,因此,需治疗2~3次,每次间隔5天,以杀死新孵出的幼虫。
' W+ [. r- w% t6 D
7 X/ e; O( Z( A5 Z/ q- o【预 防】- v1 {2 ^1 t% n; C

) y1 Y3 y2 Y, f# ]9 e1 _
* Y9 Y: z, [1 D2 ^) [# @& f' g4 ~   第一,犬舍要宽敞、干燥、透光、通风良好。应经常打扫,定期消毒(至少每两周1次),饲养管理用具也应定期消毒。 6 Y" X  e2 r4 M  f
* S6 m' |* V) a1 g% V
1 T! W, ]( i# i+ Y7 i. ~5 r, y
   第二,建立和加强外来(新补充)军人、警犬的检疫制度。 6 A& q5 u1 V! h* w& s, t
" V& T# x+ N  j/ C
# J# q# Y) l6 Z
   第三,病犬和健康犬应隔离饲养和管理。对于隔离治疗完毕的病犬,需再隔离看管3~4周,确实痊愈后方可同健康犬接触。( k3 |; i7 m6 R  _

/ H$ B0 W+ f( ]; L  o% u" l8 ]10.犬蠕形螨病: ) P0 D9 z& O+ @8 i1 q- @/ T
  犬蠕形螨病又称毛囊虫病或脂螨病。是由犬蠕形螨寄生于皮脂腺或毛囊而引起的一种常见而又顽固的皮肤病。多发于5~10月龄的幼犬。
/ o9 T) }- k* d* |- b, j
/ ^! [- b: v7 [( l- x【病原及其生活史】
: l. W8 B& k' K' C; j5 o
) v: L. ~6 P9 x- b: [6 p5 {
; |6 F. A9 P2 D6 K4 R' r) V6 Y  犬蠕形螨呈半透明乳白色,虫体狭长如蠕虫样,体长为0.25~0.3毫米,宽约0.04毫米,从外形上可区分为前、中、后3个部分。口器位于前部呈蹄铁状;中部有4对很短的足,各足由5节组成;后部细长,表面密布横纹。
! a& {; C' [+ T+ _6 Z  犬蠕形螨全部发育过程都在犬体上进行。包括卵、幼虫、若虫、成虫4个阶段,若虫有3期。犬蠕形螨多半在发病皮肤毛囊的上部寄生,尔后转入底部,很少寄生于皮脂腺内。除寄生于毛囊内外,还能生活在犬的组织和淋巴结内,并有部分在其中繁殖。
+ V# O! C4 [4 }& D0 U) e& w( }% r- X! E* R7 R8 c
【诊断要点】
$ y1 O0 B: r$ ?  (1)临床症状可分为两型: 鳞屑型:多发生于眼睑及其周围、口角、额部、鼻部及颈下部、肘部、趾间等处。患部脱毛,并伴以皮肤轻度潮红和发生银白色具有粘性的皮屑,皮肤显得略微粗糙而龟裂,或者带有小结节。后来皮肤呈蓝灰白色或红铜色,患部几乎不痒,有的长时间保持不变,有的转为脓疤型。 8 ?( g% K0 S. u7 J( g
  脓疤型:多发于颈、胸、股内侧及其他部位,后期蔓延全身。体表大片脱毛,大片红斑,皮肤肥厚,往往形成皱褶。有弥漫性小米至麦粒犬的脓疤疹,脓疤呈蓝红色,压挤时排出脓汁,内含大量蠕形螨和虫卵,脓疤破溃后形成溃疡,结痂,有难闻的恶臭。
1 L: p- |1 H9 U* g  脓疮型几乎也没有瘙痒。若有剧痒,则可能是混合感染。最终死于衰竭、中毒或脓毒症。
1 Y4 a- i2 Q6 F9 N& _  (2)实验室检查:切破皮肤上的结节或脓疤,取其内容物做涂片镜检,发现虫体即可确诊。
7 q) h9 U$ \. U
5 j/ g- Z% i* M【防治措施】
# v6 U1 q( J3 C/ w( B+ U4 Q/ Y& H
/ {' l0 _" F5 S  r* p" |7 E7 s
; c" d8 ]; D4 W   隔离治疗病犬,并用杀螨药对被污染的场所及用具进行消毒。选用下述药物进行治疗:双甲醚,应用浓度为25Oppm,体表浴洗。伊维菌素200微克/千克体重,皮下注射;伊维菌素为杀线虫和亲蜘蛛昆虫广谱驱虫药,故对可疑同时患有心丝虫病的病犬慎用,以免因杀死心脏内的心经虫,引起堵塞而发生意外。14%碘酊,涂布患部。对重症病犬除局部应用杀虫剂外,还应全身应用抗菌药物,防止继发感染。
1 B- B: V& G5 A2 W$ g11.犬弓形虫病:
* O; `: g: d. P; p  本病是一种世界性分布的人兽共患原虫病,在家畜及野生动物中广泛存在。全国各地均已报道有本病存在。
" m( s5 V9 f/ o& ]; U
* R& `1 n# ?1 a1 U  a, m. k【病原及其生活史】; J1 X# ^  b3 A) `5 b
  弓形虫病的病原是龚地弓形虫,简称弓形虫,它的整个发育过程需要两个宿主。猫是弓形虫的终宿主,在猫小肠上皮细胞内进行类似于球虫发育的裂体增殖和配子生殖,最后形成卵囊,随猫粪排出体外,卵囊在外界环境中,经过袍子增殖发育为含有两个孢子囊的感染性卵囊。
& M3 k; e- _$ k- B  弓形虫对中间宿主的选择不严,已知有200余种动物,包括哺乳类、鸟类、鱼类、爬行类和人都可以作为它的中间宿主。猫也可以作为弓形虫的中间宿主。在中间宿主体内,弓形虫可在全身备组织脏器的有核细胞内进行无性繁殖。 动物吃了猫粪中的感染性卵囊或含有弓形虫速殖予或包囊的中间宿主的肉、内脏、渗出物、排泄物和乳汁而被感染。速殖子还可通过皮肤、粘膜感染,也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 - u  @, U1 q; z: s+ K
, _# Z6 F- I5 ^' q) b  F$ P0 z
【诊断要点】# a( T1 e8 x: |2 E6 q% f/ i
7 ^# G4 n3 t6 l3 P5 w6 r3 T

6 n; I; k# r# u! ?' e+ _8 Z% z9 N   (1)临床症状:多数为无症状的隐性感染。幼年犬和青年犬感染较普遍而且症状较严重,成年犬也有致死病例。症状类似犬瘟热、犬传染性肝炎,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厌食、精神萎靡、虚弱,眼和鼻有分泌物,粘膜苍白,呼吸困难,甚至发生剧烈的出血性腹泻。少数病犬有剧烈呕吐,随后出现麻痹和其他神经症状。怀孕母犬发生流产或早产,所产仔犬往往出现排稀便、呼吸困难和运动失调等症状。血液检查,急性期,红白 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增多。中性粒细胞减少和单核细胞增多者较少见。慢性病例的白细胞总数增多,主要为嗜中性粒白细胞增多,血小板减少,但没有出血倾向。 / v: [$ J0 m' @) p0 x+ {

' s+ `/ ~, j& y" Q/ r
2 h$ D. G# z9 F, A' Y   (2)实验室检查:仅依靠临床症状很容易与犬瘟热特别是神经型犬瘟热相混淆。因此,在进行流行病学分析、临床症状等综合判定后,还必须以检住病原体或证实血清中抗体滴度升高才能确诊。 1 b1 s3 d) ^8 K4 y# F

+ [& j1 R8 |: Z6 @. S! T【治疗】. q# f. s. z- N+ [  r

2 h  C% o. q0 d3 Q
* i& F: X; Z7 i6 ?5 E   对急性感染病例,可用磺胺嘧啶(SD),每千克体重用70毫克,或甲氧苄氨嘧啶(TMP),每千克体重用14毫克,每天两次口服,连用3-4天。由于磺胺嘧啶溶解度较低,较易在尿中析出结晶,内服时应配合等量碳酸氢钠,并增加饮水。此外,可应用磺胺-6-甲氧嘧啶(磺胺间甲氧嘧啶、制菌磺、SMM、DS-36)或磺酰氨苯砜(SDDS)。 * H! [2 H4 s+ m, C0 _, U
+ ~( |8 t! A) k* e) v
【预 防】' t+ k) `# J: j# R# r/ E: a9 Y

0 L8 l: s4 O( B2 [. T# [" o+ W/ }. j
   不喂生肉,并防止犬捕食啮齿类动物,防止猫粪污染饲料及饮水。
/ ]! {' D3 T( m4 S" A. C8 b6 g! O" E$ Q, s* e/ Y, V) v9 x
12.犬眼虫病: % A  I0 T; @. X- _9 j
【病原】
1 n( ?, k) V% U" \) z' w" g3 {: Q# l- N( d5 [0 O2 T

. ~* e# q, x9 g4 `* J  犬眼虫(结膜吸吮线虫)寄生于眼结膜囊和瞬膜下,为乳白色细小线虫。雄虫长7~13毫米,雌虫长12~l7毫米。以蝇类作为中间宿主传播本病。本病流行有季节性(最适温度为28℃左右)。 % j8 I* D" S6 Y% Q
: `0 Y9 k. O6 _' l" i1 n$ ]
【症 状】 " ~: e  {6 E- o$ d% P3 [6 R1 e  n
  初结膜充血,眼球湿润,怕光流泪,继之,有粘性分泌物流出,结膜囊和瞬膜下有密集的谷粒状小囊泡。病犬不时用趾抓蹭眼面部,并反复摩擦颊额部,痛痒难忍。上下眼睑频频启闭,眼球明显凹陷,角膜混浊,后期眼睑粘合,视力减退,甚至形成溃疡(未见有引起死亡的报道)。 ( H7 a  T  z; x+ k& f1 ?5 K+ Z3 n
# W& Y7 y. D) M
【治 疗】! U! M$ V, F9 h4 Z1 A' }2 \1 e

& V, Q, D' c( V
* `  l$ ?. h1 O9 V& C   保定病犬,用去掉针头的注射器抽取5%盐酸左旋嘧啶注射液1~2毫升,由病犬眼角徐徐滴入眼内,用手轻揉1~2分钟,翻开上下眼睑,用镊子夹灭菌湿纱布或棉球轻轻擦拭粘
( ]' A+ I, V7 G! M   附其上的虫体,直到全部清除,再用生理盐水缓慢地反复冲洗患眼,用药棉拭干,涂布四环素或红霉素眼膏。
  n4 e+ Z* d, x2 t% Z2 Z; W) l; ~13.犬巴贝斯虫病:
4 K. w- `! m9 }5 ^  本病是一神经硬蜱传播的血液原虫病,呈全球性分布。
2 F+ U. D1 }! I; u9 ]) A/ y' {/ {- N- r
【病原及其生活史】
3 Q! F2 ~) M. i: a: b  犬巴贝斯生病的病原有3种: " \- u1 w5 _  b; ~  ]8 F& ?% {* M
  (1)犬巴贝斯虫:虫体较大,一般长4~5微米,最长可达7微米。典型虫体为双梨籽形,两虫尖端以锐角相连,每个红细胞内的虫体数目为1~16个。
6 `( d, \; T5 L' S5 T  (2)吉氏巴贝斯虫:虫体很小,多呈环形。卵为圆形,呈梨籽形的很少。二个红细胞内最多可寄生30个生体。
( ~, @' r* M" [" y  (3)韦氏巴贝斯虫:除体形略大外,形态与犬巴贝斯虫相似,或许为犬巴贝斯虫的同义名。 据报道,犬巴贝斯虫的传播媒介为血红扇头蜱、边缘革蜱、网纹革蜱、美丽革蜱、李氏血蜱和铅色璃眼蜱;吉氏巴贝斯虫的传播媒介为血红扇头蜱、二棘血蜱和长角血蜱。两种巴贝斯虫都可经卵传递,也可经变态阶段传递。
: h+ M% A8 ~! B3 _0 R' ]3 u  Y7 @' c/ n- @0 Y# D3 E; @
【诊断要点】
( P9 g7 R5 ?6 s; p. P6 U
% E$ L! Y+ _% u, j0 z! M, m8 B# Q7 {+ d% z
   (1)流行病学调查,当地是否有传播本病的蜱,当时是否为蜱的活动季节。病犬是否有遭到蜱叮咬的病史或在其体上抓到过蜱。 + E5 U% q! C9 {$ i
   (2)临床症状:犬巴贝斯虫病,主要表现为高热,黄疸,呼吸困难。有些病犬脾脏肿大,触之敏感。尿中合蛋白质,间或含血红蛋白。吉氏巴贝斯生病常呈慢性经过,仅病初发热或为间歇热。病犬高度贫血,但无黄疸。虽食欲良好,却高度消瘦,尿含蛋白质或兼有微量的血红蛋白。病犬常死于衰竭。如能耐过,则于3~6周后贫血逐渐消失而康复。
) W3 J& {1 l% C& ]% |1 \; ~3 n   (3)实验室检查:采病犬耳尖血作涂片,姬氏液染色后检查,如发现典型虫体即可确诊。 - ^3 ^( Q9 X+ A; D

, s# K8 i& g. A( ]# o5 T% @【治疗】
/ I- f+ o$ c" R+ _  O+ Y: |/ x, K& l
) T+ Q0 t- ?* N: I! s
   应用三氮脒(贝尼尔、血虫净),用量为3.5毫克/千克体重,皮下或肌肉注射,每天1次,连用两天。或用咪唑苯脲,用量为5毫克/千克体重,1次皮下或肌肉注射或间隔24小时再用1次,或每千克体重用5~7毫克肌肉注射,间隔14天再用1次。 ( i* t8 l- P5 _: X* _: i; f, N
% }) i) W4 A* C/ k2 [1 h6 f
【预 防】
" ?4 H( M/ X( U/ p0 X0 Z, a- Y
! V2 d; ~  d7 M
* P1 ~0 b) \/ [1 V$ z" N" Z   第一,在疫区,要做好犬体的防蜱灭蜱工作。可应用杀虫药,如25ppm溴氰菊酯溶液,每隔7~10天喷淋1次犬体。 # o& ~1 w4 @( W) W2 [4 ~. h

+ S  G3 X- p* Y! Q! X& Q+ n
8 x0 E9 X- Y7 T6 d, \   第二,对病犬应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发现病例后,可应用三氮脒、咪唑苯脲的治疗剂量对其他健康犬进行药物预防。: I7 X/ K9 W1 M: ~7 `
3 O" S' v2 }7 l- X1 r2 k
14.犬黑热病: " {# d% f# H6 U4 Q3 W  R  E+ A4 i
  本病是由寄生于内脏的杜氏利什曼原虫引起的双源性人兽共患慢性寄生虫病。根据传染源不同,我国黑热病分为3种类型:人源型、犬源型、野生动物源型。犬源型多见于丘陵山区,分布于甘肃、青海、宁夏、川北、陕北、冀北、辽宁和北京等地。
* b1 u+ O/ y1 N7 P; s. {7 @( E' q8 N5 ]
【病原及其生活史】
* ^9 j: j7 U( U* E! \2 W# z: C+ J: G. i! ^
4 \3 ~% o4 |: ^/ h2 j
  杜氏利什曼原虫寄生于病犬的血液、骨髓、肝、脾、淋巴结的网状内皮细胞中。
8 i  b/ U# O/ x6 A; f0 {$ Z: U6 q1 A; h9 f  K9 O% I
, a* k" @/ n% r3 I7 t% X2 T! n5 Q
   在犬内的虫体称为无鞭毛体(利社体),呈圆形,直径2.4~5.2微米,有的呈椭圆形;大小为2.9~5.7微米X1.8~4微米。用瑞氏液染色后,胞质呈浅蓝色,胞核呈红色圆形,常偏于虫体一端,动基体呈紫红色细小杆状,位于生体中央或稍偏于另一端。
# \9 c1 \6 N# a7 N9 Y: U7 ?9 x; k/ N# P+ j

4 T) R3 t) Y: [  A+ ]1 V( J   在传播媒介(白蛉)体内的虫体,称为前鞭毛体(鞭毛体或细滴型)。呈细而长的纺锤形,长12~16微米,前端有一根与体长相当的游离鞭毛,在新鲜标本中,可见鞭毛不断摆动,虫体运动非常活泼。 ! L% w- K# o3 M$ o7 f$ x# j- S5 E- J
# ]7 M$ {0 O) y0 Y

, ~. N0 M1 N0 `$ H9 e% g, Q. p   当雌性白蛉吸食病犬(人)或其他患病动物血液时,无鞭毛体被摄入蛉胃,随后在白蛉消化道内发育成为前鞭毛体,并逐步向白蛉的口腔集中,当白蛉再吸健康人或其他动物血液时,成熟的前鞭毛体便进入健康犬体内,而后失去游离鞭毛成为无鞭毛体,随血液循环到达机体各部。无鞭毛体被巨噬细胞吞噬后,在其中分裂繁殖。 2 l( n8 N) |7 [9 |

! `, F8 t5 }; H; e【诊断要点】 + e  Z: Y% f' Z$ x4 K
  (1)临床症状:潜伏期数周、数月乃至1年以上。病犬早期都没有明显症状,晚期则常出现皮肤损害,表现为脱毛、皮脂外溢、结节和溃疡。以头部尤其是耳、鼻、脸面和眼睛周围最为显著。并伴有食欲不振,精神萎靡,消瘦,贫血及嗓音嘶哑等症状,最后死亡。
# @( g7 c% ~4 P  \, ]3 Y4 Q  (2)实验室检查:可从病犬的骼骨抽取骨髓或从耳部病变部刮取病料进行涂片染色检查,发现利社体即可确诊。 + R$ J; M  @8 s8 d7 B5 p
6 H: o# g* J" j+ o: F' o( K
【防治措施】" a/ l6 @( z/ S2 Z5 r4 z8 {
% z; o! }7 e; b9 G% ^
6 R2 D# {2 z) s, u. A' z* U
   第一,在流行区,应加强对犬类的管理,组织力量定期对犬进行检查,发现病犬除了特别珍贵的犬种进行隔离治疗外(治疗通常使用锑制剂,如葡萄糖酸锑钠),其他病犬以扑杀为宜。 ! N! N; @. ]( w) s  ]

* ^! M+ R) ^/ \1 M8 f+ \; L: p8 A0 x0 g- m& @
   第二,在流行季节结合爱国卫生运动,发动群众消灭白蛉幼虫滋生地,应用菊酯类杀虫药定期喷洒犬舍及犬体。
1 K5 G+ t. M% h4 X15.蚤: 5 c. f) h& Y" ]
  蚤是一种吸血性体外寄生虫。犬一旦感染上跳蚤,将影响其正常生活。蚤对犬的危害主要有两方面。一是蚤能传播传染病和寄生虫病;二是蚤对皮肤有强烈的刺激性,引起剧烈的痒感,犬用力地抓搔,会引起皮肤的损伤,并且骚扰犬不能很好地休息,引起食欲降低,体重减轻。
8 R, `# d- V% a  u5 \1 I5 J; i  s8 ~* \
【病原及其生活史】3 ?1 E/ |/ Z. T, a9 F& Y
  在蚤的一生中,大部分时间并不生活在犬身上。由于跳蚤怕光,常常是隐藏在犬窝的垫料里或地板裂隙中,至吸血和产卵时才寄生到犬身上。一只雌蚤能产100~200个卵。蚤卵呈两头尖的椭圆形,白色,非常小,肉眼很难看清。随着犬的运动,蚤卵可脱落,从而散布于犬的活动区域。蚤从卵中孵出到成虫,犬约需要21天的时间,在较冷的气候下,时间可能延长。新孵出的蚤可以在没有食物的情况下生活数周,静候犬的到来。 # M0 h* P' z* l) Q

! l5 A9 @$ i% n& y: `【诊断要点】3 B4 B& I" k" B% q- S6 b0 ?

* b8 t: d7 [" S, l! w' U' i% ~3 S* V5 E( m
   本病的临床症状主要是瘙痒。病犬表现为搔抓、摩擦和啃咬被毛,引起脱毛、断毛和擦伤,重症的皮肤磨损处有液体渗出,甚至形成化脓创。有时可引起过敏反应,形成湿疹。发现犬有上述症状,就要仔细检查颈部及尾根部被毛。检查时,逆毛生长方向梳起被毛,观察毛根部及皮肤,如发现跳蚤或蚤粪即可确诊。也可用一张湿润的白纸,放在人身下,然后用梳子梳毛,蚤的排泄物即不断地掉到白纸上,由此即可确诊。
3 |/ f% E  A+ p9 O5 D& C+ r5 J2 ]  v0 Y
【防治措施】3 N0 C- ~) H. }. a  S

# H( C; H) r& j" ^7 I9 h& Z
8 @1 s) y* t$ J+ o+ e2 h   市售的跳蚤粉和一般的杀虫剂均可杀灭跳蚤的成虫,但跳蚤卵具有很强的抗药性,很难杀死。必须连续喷洒数次,一般是每周1次,连续1个多月才行。在杀灭犬体蚤的同时,必须对犬活动区域,特别是犬的用具进行彻底的消毒。犬窝的铺垫物全部更换,更换下来的物品要烧毁。皮肤有擦伤的犬要清创、消毒和防感染。剧痒不止的犬,可注射地塞米松和苯海拉明正痒。
5 f- n3 a9 |# L/ E, B/ S
; U  a, L  ?' h; I& @# ]
! B9 C) ~! f) l/ X3 _$ b   平时注意搞好犬体卫生,常洗澡,勤梳理,多晒太阳,是防止蚤约有效办法。另外,采用防蚤项圈也是个好办法。这种项圈里面含有杀蚤药,项圈上有许多小孔,药物通过小孔泄出,撒布犬体的大部,遇蚤即可发挥其驱除或杀灭作用。但要注意有的犬长期使用会引起皮肤过敏。
% i! T3 i$ B7 Z# u
% @! v# z, E- p; u) E
2007-12-8 21:00:34 | 显示全部楼层
此贴合并成功 顶上来给大家看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热点推荐

志军高加索公众号

关注我们

全国服务热线:9:00-16:00

13904087600

犬舍地址: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长城蘑菇园C区十号

Copyright © 2005-2020 Powered by www.mqjd.com! X3.4 辽ICP备2024018637号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