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食物链顶端的杀手
世界上最危险的动物是什么?是草原上的狮子,是丛林中的老虎,是山巅上的苍鹰,是泥沼中的鳄鱼……是的,我们可以举出许许多多处于食物链顶端的杀手,但有些看似渺小而不起眼的,却往往更加危险……
: X7 a& m _; o6 `& a0 A- Q. h+ H! c; b9 j( A
/ H8 m& b: v0 v8 q
" X7 s( i5 N& |* z3 L5 |$ ~恐怖的蚂蚁噩梦
* C9 N+ V2 L5 e1 {2 d2 s2 [# d4 D! Z5 z
也许,你可以轻易捻死一只蚂蚁,但是,100万只蚂蚁呢?
( j8 P8 f% R% ^( X: p1 j' K, s: \# m$ g. T/ H$ }# E
其实,在全球许多的热带雨林中,蚂蚁横行霸道、血腥嗜杀的情况相当普遍。譬如,在八千多种已知蚂蚁的品种中最恶名昭著的军蚁和矛蚁,就是美洲热带雨林的统治者。* V w) J) G) B4 Y6 w
, V5 y9 V% G" a. y9 k
在墨西哥科斯塔尼加热带雨林中,不难看到下列一幕:体积如家居老鼠的大蟑螂、奇毒无比的蝎子、全身披毛的塔兰图拉毒蛛,以及龟、蛇、蜥蜴等四散逃亡。随着一阵阵酸臭气味,一支至少宽至15米的黑压压的军蚁团,声势骇人,速度奇疾,眨眼间便已经抵至。# Q8 c: w8 ^% ]% a7 c
& A3 F3 ]% @1 Z+ f2 { [/ i
军蚁是种嗜杀动物,为方便大杀四方,它们不筑固定巢穴。平日列队在雨林区横行杀戮,浩浩荡荡的大军所到之处,一切昆虫和无脊椎动物鲜能偷生。当先头部队抓住比它们体积大上几千倍的猎物时,主力大军第一时间赶到,猎物随即被淹没在茫茫蚁海中,能活下来的机会是零。7 I4 s. j, O7 \; s; o) e
% g8 [3 m! ]! G& y6 z5 ~4 s在数十品种的军蚁中,大部分没有眼睛,个别具有两只单眼,辨别力不强,只能察觉光线的转变。但军蚁拥有一支粗螫针,同时军蚁还会喷出有毒蚁酸,其成分跟蜘蛛毒液相若,除了能令猎物动弹不得外,还能把它们溶为半液态,方便吞食。
! h8 O+ \# `6 j& {. E9 h. F) O/ I
) I" p, t. J5 u# k2 `% N- z$ a而矛蚁凶悍嗜血程度丝毫不逊色于军蚁,它们同样活跃于热带雨林,是最棒的狙击手。尽管没有眼睛,也没有螫针,但它们的上下颚比军蚁更为孔武有力。
0 }' T2 J) R( T% S# b, g. ~' x0 z3 r
军蚁不能杀害体形大的有脊椎动物,但矛蚁可以。一头被拴在树旁的牛常常成为矛蚁的目标。矛蚁会成群地从牛的眼、耳、口、鼻钻进牛体内,割食其内脏。不出数周,一头牛就只剩下一副白骨。而一只鸡,仅仅可以充当矛蚁两天的食物。4 M" F: Y8 d$ M- P+ B! r' j
( ? c p( a( f3 e
也曾有人类死在矛蚁的毒吻下,不过,这种情况只偶尔发生在昏迷者或不懂自卫的幼儿身上。$ y7 y7 i( d' ^5 W" E2 y
( v5 A6 e9 {. {5 A& f
7 [; r* l+ \6 o0 G4 H { E- o贪婪的吸血蝙蝠
* V/ G/ Z3 d% Q, u( c
" K) ?, `, I* V( _世界上有许多关于吸血鬼的传说,在美洲有一些以吸血为生的蝙蝠使这个传说成为事实。
+ t8 I- `: w5 x$ U3 r2 u* t& B/ Z+ r
吸血蝙蝠是一种营养方式很特殊的小型蝙蝠,不吃昆虫或果实,而专爱吃哺乳动物和鸟类的血。通常的食物是家畜的新鲜血液,有时也吸人血。事实上,任何静止的温血动物都有可能受到袭击,但是吸血蝙蝠很少去咬狗,因为狗能听到较高频率的声音,能觉察到吸血蝙蝠的靠近。
% H: @, q; I0 S p' F/ ^; C! d( ^
- N7 v* u+ L/ b0 g对于不同的对象吸血蝙蝠会选择不同的吸血部位,例如,对于牛和马,专咬背部和体侧;遇到猪,专咬腹部;如果是鸟类,则咬腿部。它们往往寻找熟睡的受害者,直接飞落在它的身上,而更多的是飞落在它的身旁,然后再悄悄地爬到受害者的身上。
8 U/ C+ g% q- y
* F! O; p. d; N* p" v吸血蝙蝠一般会选择动物的裸区或毛、羽稀疏部分,如肛门、鸡冠等裸露部分,耳朵和颈部以及脚也常被光顾。当选中合适的地方后,会迅速用尖锐的利齿轻轻地将皮肤割破一道浅浅的小口,由于受害者不感到疼痛,通常不会被惊醒,仍然保持安静状态,接下来就是吸血蝙蝠享受新鲜血液的时间了。
- u% u% k8 ]9 T- `* h& y2 H1 O# O. k4 ]8 L& D' J! r" H0 Z
吸血蝙蝠能吸多少血 吸血蝙蝠以血为食的类群. ^% H1 M8 Q- f1 Z( A8 Y
/ k& _ ?* c/ ?, x' r4 h
在吸血蝙蝠的唾液中含有一种奇特的化学物质,能够防止血液凝固,使其能顺利地吃个饱。由于被咬后血液不会凝固,有时血从伤口流出可长达8小时,动物如果被咬上很多次,也会因为失血过多而受到伤害。
' o% H3 K O& q2 ?
# j# a6 T; r% I: d% K吸血蝙蝠非常贪婪,吸血总是不厌其多,每次把肚子撑足,大约可吸血50克,相当于一个成年人一次喝掉一浴缸的水。有时,吸血蝙蝠甚至吸血多达200克,相当于自身体重的一倍,却照样能起飞,真是地地道道的“吸血鬼”。
2 I. r8 L `/ h* d# i F5 X$ ~
( Z/ ` d9 g: Q' Q不过,吸血蝙蝠真正的危险是传染疾病,例如它在吸取动物血液时,能够传播马的锥虫病;在咬伤人和家畜时,最易传染狂犬病。
% v3 D/ e3 B* m7 f0 @% G
W* c5 {5 n8 h7 \. h1 l
7 q$ X" b5 k" I' y8 b置人于死地的杀人蜜蜂
9 Y5 X O$ w; [, `/ @5 [: J' \, M0 X- H
在人们心目中,蜜蜂总是和春天、花朵、阳光、欢乐联系在一起的。可是,谁能想到,正是这些小精灵,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竟把南美洲大陆闹得人心惶惶,鸡犬不宁。% T. o- F8 Y4 v9 R* C- O' `
( J: W3 B$ a5 f
早在1956年,巴西圣保罗大学研究人员为了培育一种产蜜多的蜜蜂,从非洲塞内加尔引进了35只蜜蜂,以便与当地的蜂种杂交改进蜂种。这种非洲蜜蜂的特点是工作勤勉、产量高,但是脾气狂暴。一遇挑战,便会群起而攻,即使尸横遍野,也不罢休。
: Z. i* D: d* s9 U+ I" u9 R
* y: _9 m4 p4 D/ d1 f$ O9 B第二年,由于管理疏忽,有26只蜂逃走了,从此埋下了祸根。这批逃出的蜂王在荒野中找到了与故乡非洲极其相似的环境,在那里安营扎寨,并与它们的近亲——欧洲蜂相恋交配,产生一种繁殖力很强、毒性又大的杂种蜂——巴西“杀人蜂”。从此,巴西蜂害开始上演,而且愈演愈烈。) L7 |& e5 @9 O. \
2 |) _) s3 k3 k+ T" S
只要遇到可攻击的对象,无论是动物还是人,“杀人蜂”都要袭击。仅1978年统计,已有二百多人因蜂群袭击而死于非命,至于被围攻致死的牲畜更是不计其数。不仅如此,巴西“杀人蜂”每年还以上百公里的半径,向周围展开攻势,并于1974年飞越国境。“杀人蜂”所到之处惹是生非,许多生灵被蜇死,有的种类已消失。' U8 A4 `8 C: Z& ^2 g% s$ s1 m
/ \2 K8 G/ s' M6 o
据统计,自1957年以来,共有约1000人死于“杀人蜂”叮咬,但“杀人蜂”的伤害能力显然经过了过度的夸张。一般来说,“杀人蜂”的叮咬并不足以致命,被“杀人蜂”蜇死的人一般是因为某种原因无法逃避而遭受了极大数量的叮咬,最终致死。但是,在美洲人眼里,“杀人蜂”仍然无异于洪水猛兽。2 }; f- }# x: @' }6 X% p
& C! B7 R0 v, c% E* l! ~
人类,也许是万物之灵,是处于食物链顶端的顶端的那个统治者,但不要忘记,这个世界是它们的世界,无论强大抑或弱小,我们都应该心存敬畏。 # v1 H" s! g5 c) d2 `$ H7 Z
8 d( }7 h1 E) B& q: D7 g& s
|
|